.Reading time 3 minutes.
有好酒有好食,有工藝有建築,也有在地為故鄉努力復育振興文化的人們。長岡不虧是以時間釀造的城市,那麼多文化都以百年計算,一張和紙用一個冬季曬成,一匙味增用一年四季釀造,酒也好菓子也好,人也好土地也好,它將時間擺著,不躁不快不喧囂,不需急著把握當下,不求來此旅行體驗乘風破浪,而是請人們放慢腳步,將它放在心裡,或許哪天漫遊魂發作時,你將想起長岡,他早已釀好一杯醇酒,備妥一盤漬物,等著遠方的旅人來訪。
品嚐長岡有幾種方式,從清酒或兩百年前藩主愛吃的糖,從咖啡或隈研吾設計的建築,以及沒寫在文中,讓人懷念的深夜居酒屋,還有些我們來不及去的遺珠之憾,來不及遇見的人們,等著我們他日重訪。
Read More
.Reading time 3 minutes.
二月隆冬時分,山形的雪剛落下幾日,今年雪少,積得不深,車行順順地深入山形北方的最上地區。
山形北方有著能量聖地「出羽三山」,最上川切過山谷往日本海而去,東側為「最上地區」,西側為「庄內地區」,以往對山形的理解,多在甜蜜的櫻桃,好吃的艷姬米,頂級的山形牛等等,沒有想到山形北部的土地上,深藏著古老而悠久的「傳承野菜」。
這趟隆冬的「山形最上・庄內冬日傳承野菜之旅」,越過最上川的江水與農家相遇,親手從雪土中挖出深埋的蕪菁,在暖桌旁喝著剛煮好的味增湯,窗外粉雪閃耀著,有段片刻,宛如電影小森時光那般,將山形的純淨風土,暖暖地填入肚子,身體被大地的恩惠淨化,都市的毒素彷彿也被濾清了。
Read More
.Reading time 2 minutes.
九州除了陶瓷,更以產茶聞名,例如福岡縣八女茶、鹿兒島縣知覽茶,其中佐賀縣最有名的就是嬉野茶。嬉野擁有得天獨厚的盆地環境,四周環山適宜栽茶,相傳早在九百年前就從中國傳入中茶技術,1504年則從明朝傳入釜具炒茶製法,嬉野茶也成為釜炒茶的發源地。嬉野當地擁有嬉野溫泉、肥前吉田燒、以及嬉野綠茶等三大文化,成為嬉野最自豪的地方觀光特色。
離開嬉野往北走,約莫半小時車程,就抵達佐賀另一個知名景點,武雄市。這裏有日本全國圖書館典範的武雄市圖書館,也有由因teamLab打造藝術森林而知名的御船山樂園。
Read More
.Reading time 3 minutes.
幾年前曾經一人旅行到有田,當時就很喜歡這個瓷器小鎮,畢竟女生誰不喜歡這些杯盤器皿呢,有田的各家瓷器店舖藝廊,逛下來可是會讓人失心瘋的。更不用說每年五月的「有田陶器市」,以及11月的「秋之有田陶瓷器祭典」(秋の有田陶磁器まつり),年年吸引數十萬人造訪大開殺戒,早就足以構成讓人安排一趟有田之旅的理由;而有田街道的文化景觀,更在2017年被選入名列「日本的20世紀遺產」。
今年初秋二刷有田,選擇還未去過的新景點,因為只有大約半日行程,便從有田站出發,安排前往「Gallery 有田」享用有田燒五膳,接著到「Arita Sera」找兩個品牌店舖「2016」與「KIHARA」採購設計品,最後走過有田街道,逛逛幾家小舖,再到新開的老屋咖啡 Fountain Mountain 休息。
Read More
.Reading time 2 minutes.
10月初有幸獲得佐賀邀請,前往佐賀縣進行一趟全區域巡遊,因配合個人對藝文景點偏好,與團隊經過討論後,特別安排了部分我想去參訪的景點,包括建築、設計、工藝、咖啡、特產、地方再造、特色秘境等等,再一次讓我從新的眼光,發現屬於自己的藝術佐賀,也因此將此趟旅行稱為「佐賀藝遊」。
造訪佐賀好幾回,鹿島市的肥前濱宿,一直到最近才初次造訪。很早之前就知道佐賀縣鹿島市是一個釀造之都,所謂釀造是指釀酒。
Read More
.Reading time 3 minutes.
走進山古志的一日,我們先從走進棚田的藝廊開始。
這個雪釀了千年的小鎮,竟然是「錦鯉」的發源地,每年9月~11月施辦錦鯉品評會;山古志也是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「鬥牛」競技的保存地之一,每年5月~11月固定舉辦每月一次的鬥牛競賽;而每年3月為敬拜歲神而舉辦的「山古志火祭」,其實擁有日本最高規模的火柱構造,是十分值得觀賞的地方祭典,更是越後長岡地區冬季六大祭典之一。
新潟最出名的景色就是梯田(日文稱為棚田),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中也有數件以梯田為題的藝術作品,山古志小鎮位在海拔約有四五百公尺高的山坡,恰好可展望一片層次錯落有致的梯田美景,亦曾經有日劇來此取景。
Read More
.Reading time 3 minutes.
跨越長達一年時空,不同於以往日本觀光宣傳的傳統模式,從2017年末的採訪、攝影、撰稿,到2018年設計了寫真書、攝影展、旅行團等三種不同結構的企劃,其中,寫真書與攝影展,分為「公園」、「建築」、「神社」、「生活」等四個意象,呈現精華町的獨特氣質,尚未被滲透而純淨的日常與非日常。從紙本到空間,再到親身旅行,讓日本觀光行銷模式不只是指南工具或攻略情報,而是轉化為一場旅行情境的延伸想像,挖掘出大家所不知道的京都西南方角落,成為旅人遠離密集觀光客的理由,給自己一日留白的精華時光。
Read More
.Reading time 5 minutes.
造訪東京的理由有千百種,在台日兩地資訊情報幾乎零時差的現代,台灣客群的選擇動機更為分眾,例如熱愛各類設計旅店、或是追逐日本建築師作品,由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擔任設計監修的全新飯店「ONE@Tokyo」,正是結合旅宿與建築的新作,2017年4月開始試營運、7月正式開幕後,早已吸引不少台灣旅客收入口袋名單。
Read More
.Reading time 1 minute.
前面累積了九篇文章,帶大家走過一趟精華町,這篇作為總結,再重新複習一次,這裡除了先端新創,也有懷舊日常。撇除大建築物與開發區域以外,土地上仍保留不少鄉間風景原貌,例如車行過路,出現廣大平原,小房子一顆顆像小積木並排在河堤上,路上常常只有一整片田,時不時就會遇到近鐵電車從聚落邊緣駛過(沒想到近鐵奈良線與學研都市線班次還挺頻繁),這是我們最常在路上看到的景色。
Read More
.Reading time 1 minute.
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片時就十分嚮往,實地拜訪時確實有震撼感受。全棟採用透明玻璃外牆包覆,讓陽光自由穿透建築,隱約可見內部空間,以及特別挑高設計的室內森林,不僅用地十分奢侈,更考慮到未來發展性。整體散發俐落洗煉美感,幾何與序列,光線與自然,直角無修飾,工整而實用。建築前方的草坪雖因冬季而蕭索,但夏天能看到盎然綠意,或許是另一種更清爽的閱讀風景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