錦鯉、鬥牛與燦爛火祭,一個被雪釀了千年,仍生氣勃勃的新潟長岡山中小鎮,山古志

長岡市位於新潟中部,2018年正是長岡城開府以來滿四百年紀念,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景點,必定是名列日本三大花火之一的「長岡花火大會」,每年夏天百萬人次觀光客慕名而來,八月二日~三日的兩天內長岡一床難求,只為已有四百年歷史的長岡花火。

本文介紹的是山古志。還沒走進山古志之前,我對新潟長岡的印象,停留在夏日的長岡花火,以及建築迷非看不可的隈研吾作品「長岡市政廳」,另外就是豐盛的日本酒與好吃的白米,畢竟是新潟,哪裏不種田與釀酒呢。

2019-03-08 17.45.22.jpg

然而無知限制了我的想像,當我取得長岡市小鎮「山古志」簡介時,才知道這個雪釀了千年的小鎮,竟然是「錦鯉」的發源地,每年9月~11月施辦錦鯉品評會;山古志也是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「鬥牛」競技的保存地之一,每年5月~11月固定舉辦每月一次的鬥牛競賽;而每年3月為敬拜歲神而舉辦的「山古志火祭」,其實擁有日本最高規模的火柱構造,是十分值得觀賞的地方祭典,更是越後長岡地區冬季六大祭典之一。

2019-03-08 21.20.34.jpg

冬季的山古志梯田雪景美得屏息,但春夏瑰麗深邃的森山色澤必定另有風情,除了三月的火祭之外,或許夏天八月看完長岡花火後,適合延伸前往山古志,吃一碗雪山大地孕育的蕎麥麵,喝一杯雪水釀造的「山古志」清酒,度過一日越後山脈小森時光。

 


收藏著山古志四季的山中梯田藝廊

走進山古志的一日,我們先從走進棚田的藝廊開始。

新潟最出名的景色就是梯田(日文稱為棚田),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中也有數件以梯田為題的藝術作品,山古志小鎮位在海拔約有四五百公尺高的山坡,恰好可展望一片層次錯落有致的梯田美景,亦曾經有日劇來此取景。

s2F1A6078.jpg

當地朋友帶我們前往一棟昭和時期的木屋建築,門外掛著「寫真之家」四個大字。

82歲的素人寫真家加藤富二老先生,一個人獨居在此,只為收藏山古志如山神贈禮般的梯田美景。加藤先生年輕時曾經當背包客旅行日本全國一週,拍過日本無數自然風光,卻獨戀山古志的梯田景色,被這片美景留下腳步,一住就是三十年。

2F1A6017

寫真之家是山古志唯一一間寫真藝廊,記錄著山古志的時時刻刻,有時霧鎖山田,有時春光明媚,有時雪色皓然,加藤富二甚至會為了完成心中的構圖,自己掏腰包出錢請來修剪職人,將造型雜亂的野生杉樹,修剪成可愛特殊造型,只為拍到一幅令人驚嘆的作品。

藝廊內除了出於自己之手的寫真作品,也收藏了其他居民的作品。

s2F1A6070

木屋就在崖上,老先生放置椅子與圓木,讓人可在此自由拍照取景,友人為我拍照時,加藤先生竟從屋外工具箱拿出一大張反光板,專業地調整角度為我打光,實在太可愛了,也因此讓我留下印象深刻的珍貴獨影。

想到福島縣的只見線可以因為寫真絕景,引發海外觀光客趨之若鶩只為拍到一張好照片,山古志的梯田四季風光也有不輸只見線的條件,適合拍照的地點有「金倉山展望台」、「蟲龜地區」與「油夫地區」,熱愛攝影的朋友們,或許可在拍完長岡花火後,帶著相機繼續前往山古志追逐難得一見的世外桃源。

山古志梯田絕景參考:https://niigata-kankou.or.jp/spot/14642

yama.jpg

(圖片來源:新潟觀光Navi 網站截圖)

鬥牛與錦鯉的故鄉

「轉發錦鯉求好運」,是一種鄉民常見的幸運信病毒串連,轉發錦鯉的照片就可獲得好運這種玩笑,當然就像長輩圖一樣無傷大雅,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日本錦鯉的故鄉,沒想到有朝一日,我竟然有機會來到真正的錦鯉發源地。

根據當地養鯉人家的解釋,山古志開始養錦鯉的歷史已有兩百多年,傳自中國的鯉魚在此發生體色異變,被視為水中寶石的錦鯉因此被保留繁殖至今。

具有錦鯉發源地之稱的山古志,不少世界買家都會「遠道求魚」,我們開車經過山古志小鎮時,時不時就看到養殖錦鯉的招牌,可見錦鯉產業曾在此風光一時,錦鯉的高價值也養活了不少小鎮居民。目前每到9~11月之間,山古志固定舉辦「錦鯉品評會」,全國各地錦鯉愛好者、買家與收藏家都會前來觀賞或拍賣,藉由評鑑會精選出獲獎的高級錦鯉。

2F1A6267

錦鯉不只養殖在室內漁池,春天雪溶之後,魚農會將魚群移到戶外魚場養殖,山古志的梯田造型與其他地方不太一樣,有些一池一池的圓形區塊,其實並非農田而是養鯉池,田池同地,稻魚共生,這是山古志最特殊的產業型態,也因為有「錦鯉」+「棚田」而產生的「棚池」,這裏也獲得日本農業遺產認證。

S2F1A6251.jpg

我們參觀一戶養鯉人家,婆婆笑著介紹我們,那一池還不到一歲都是小Baby,這一池都是大人了,有的是「紅白」、有的是「昭和三色」,茁壯之後都等著賣給好人家。

雖然隨著時代淘汰,願意繼承營業下來的私人魚場越來越少,不過看著活蹦亂跳的小錦鯉們,心裡還是覺得希望牠們多多爭氣,繼續給這山中小鎮帶來生存下去的經濟動力。

山古志的「鬥牛」活動(牛の角突き),歷史又比錦鯉更為久遠。

傳聞千年之前就有記載在此誕生,數百年來在此延續下來的新潟山古志鬥牛,如今已列入國家指定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,也是當地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,日本目前也只有五個縣市保存此項文化競技。

s2F1A6184

鬥牛活動就像相撲,每年5月到11月之間,鬥牛選手會移動到不同區域的鬥牛場比賽場所進行競技,因此我所造訪的3月,其實還看不到激烈刺激的比賽場景,不過當地朋友還是帶我去看一頭仍在服役中的「鬥牛選手」。

親眼見到「鬥牛」,仍被其重達一噸的巨大體積所驚嘆,山古志鬥牛品種,身體粗壯,長毛帶角,即使不在戰場上仍有威脅與魄力,不過圓圓的眼睛十分可愛,竟然帶有「反差萌」。

目前全鎮鬥牛還有六十幾頭(2004年中越地震時死了三十多頭),每頭都有著跟相撲力士一樣的名號,今天看到的力士名為「健康力」,不過健康力其實已經14歲,不久之後就要退役,結束牠的鬥牛生涯,擁有者平澤先生帶著驕傲的眼神看者他的牛選手,說希望牠帶來健健康康的福氣,能繼續陪伴他們生活下去。

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造訪山古志,親眼見識一場鬥牛比賽。

s2F1A6113

當天的午餐,朋友帶我們前往居民交流中心吃蕎麥麵,本以為會是當地婆婆下廚,沒想到竟然是爺爺們為我們煮麵。(而且超怕我們吃不飽似的煮超多)

這些蕎麥麵的蕎麥原料,都是山古志自產自銷。無論是稻米或蕎麥,你會發現走進這些小村落的世界,他們都是一個農產豐足、團結互助的社會,雖然可能相對保守,卻也有不少有志青年重新回到村落,例如「山古志農泊推進協議會」的福田先生,或是在長岡市創立農產品牌與專賣店「farm8」的樺沢先生,總是在與他們的談話中,感受一份回饋故里的情懷,他們企圖以地方創生的新力量,與當地的上一代溝通,接下傳承的棒子,帶領老化農村前往下一個世代。

s2F1A6164

s2F1A6183

 

中越地震與日本最高歲神火塔的山古志火祭

參觀晚上的火祭之前,我們先前往「山古志復興交流館」。

2004年10月,新潟縣發生一場震度7的中越地震,從新潟縣中越地區到長野縣、群馬縣都有地震災情,位於震央附近的長岡市,則是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,山古志地區遭受極大災害,山坡斷層、土石崩塌、道路封阻、居民受困等等,包括當地養殖的錦鯉因缺氧而大量死亡,造成產業損失慘重,山古志地區也歷經了三年的避難生活。

s2F1A6429.jpg

過去的傷痛不被遺忘,復興交流館的成立便是為了紀念中越地震,也盼能為當地居民帶來新的活力。館內二樓為地震展示館,包括中越地震當時的影像紀錄、遺留物、紀念品,也有地形模型劇場,重現地震當時所產生的自然巨變過程。

交流館亦設有咖啡、賣場、觀光情報中心、交流空間等等,館內員工多為長岡市當地居民,這個空間不只可供當地居民的社區活動使用,更可為外地觀光客提供觀光諮詢,例如要前往一年一度的「火祭」場地之前,「山古志復興交流館」就是了解山古志最恰當的第一站。還可以買到可愛的火祭御守紀念品。

日本人民飽受天災之苦,地震、海嘯、暴雨的災情卻沒有打倒他們,盡快有秩序地恢復生活,並在條件嚴苛的環境下維持日常,是他們最堅強的民族性,新潟地區的人民亦然,中越地震是來自自然的警惕,他們一邊重建家園,另一邊也尋找出自己生活的目標與樂趣。

例如當地居民們自己改造自己營運的「郷見庵 震災復興資料館」,二樓是民眾自行建立的震災展示間,一樓是當地居民寄賣物品的生活商店,看顧的店員就是當地婆婆,各種千奇百怪的東西都有,當然也有小農作物,還有山古志特別飼育的「山古志和牛」肉品,油脂分布均勻,而且賣價並不貴,若非我們住飯店並不方便,真的很想買一包煮來吃吃看!

s2F1A6512

 

今晚的重頭戲,是山古志的地方祭典「火祭」日本一のさいの神 古志の火まつり)。

日本人崇拜神道教,新年期間祭祀的神明即為「年神」或「歲神」,主求一年內的五穀豐收、無病息災、家內安全與商業繁盛,不過因日本不同地區各有其地方祭祀文化,因此不一定在日本正月(每年一月)期間舉辦祭典儀式,例如山古志的地方祭典,就是每年三月第二週六舉辦向歲神祈願的火祭。

s2F1A6542.jpg

以火作為奉獻與敬拜的媒介,是許多日本各地祭典常見的元素,不過山古志的地方祭典活動,歷史其實並不算長,至今僅三十年左右。

據祭典委員會的幹事表示,新潟是全日本豪雪累積量最高的地區,偏僻一點的地區,出現4公尺以上的積雪都是見怪不怪的日常,等待白雪融完都已五月春,雪量之多,其實會讓雪國居民在整個冬季無事生產,火祭的最早發想緣由,是期望經過豪雪覆蓋的冬日,迎接初春雪融之際,發起一個地方性活動喚醒山古志,將居民聚集活動起來,因此讓祭祀歲神的火祭訂在三月舉辦。

s2F1A6584.jpg

居民會在秋天收集儲藏的乾稻草備用,並利用當地山林盛產的巨木,山古志建築組合每逢三月初便開始施工,在雪壁鑿出一個三四公尺高的雪舞台,於其上搭建高達25公尺的錐形高塔,覆以稻草、茅草、乾柴等易燃物,打造獻給歲神(龍神)的祭祀塔。

這座高塔同時也是號稱日本第一高的歲神象徵,燃燒起來的壯觀盛況極有看頭,同時搭配施放花火增加娛樂性,當地居民希望藉此具有觀光價值的活動,讓更多外地人與觀光客走進深山裡的山古志,促進居民與外地人的文化交流。

2004年中越地震後,地方需要復興,人民需找回活力,重新振興經濟與生活能量便成最中意的任務,火祭更被賦予多重意義,祭祀、祈求、振興、觀光、傳承,成為山古志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祭典活動。

s2F1A6636

祭典活動每年舉辦時間為18:00~18:30,實際儀式時間雖然短暫,不過下午就有當地農產屋台市集與表演活動,讓提早抵達的民眾可休閒同歡,祭祀塔在儀式之前均可開放參觀,塔底開一小空間,讓民眾可入內投遞香油錢,並向歲神參拜祈求平安。也有不少攝影愛好者,早就搶先卡位,雪台上早已佈滿數十架筆挺的三角架陣容。

今年(2019)天氣極佳,不僅遇到十年難得一見的大晴天,其實整個冬季的雪量與以往比起來也不算多,因此吸引到更多觀光客前來參與火祭,根據官方發佈現場約莫有三千人左右。

我們在下午16:00左右抵達,在市集吃了熱騰騰的山古志牛肉燉的牛筋燉湯,與當地民眾交流聊天,採購了幾罐當地小農名產的漬物,預計17:30就要開始卡位準備迎接祭典。

每年挑選十名上下的「新成人」(剛滿二十歲的青年),每個人僅著稱為六尺褌(ふんどし)的祭典服飾腰纏與丁字褲,手持火把跑過雪地,登上四公尺高的雪舞台,一一唱名說出個人祈願後,一起移動火把,點燃25公尺高、象徵龍神的錐型高塔。

雄壯烈焰從火苗散開燃出一條升天火龍,漫天星火如開閘靈獸般,直上寶藍夜空竄入宇宙天際,此時開始施放妖豔燦爛花火,一朵朵花火此起彼落,向中越地震逝去靈魂致意,同時更願未來一年平安順利。

s2F1A6724.jpg

s2F1A6795s2F1A6813s2F1A6831s2F1A6835s2F1A6846s2F1A6849s2F1A6857

火塔燃燒速度很快,一場12分鐘的燦爛祈福儀式,前半段搭配花火,後半段為民眾施放天燈。

又要拍照又要貪看的民眾們,興奮地忘了只有三四度的氣溫與腳下的雪堆,人人仰望天空,以目光送別消逝在天空的幽火,送去過去一年的災厄,迎接未來一年的安和。

s2F1A6895

s2F1A6904

第一次參與地方祭典盛事的我,即使腳趾凍到幾乎沒有知覺,卻也為民眾們的笑顏而歡喜,今晚我是一夜限定的山古志居民,願歲月靜好。盼明年邀請更多人,我們一起踏進雪藏千年的山古志,在花火裡為它留下一枚文化傳承的烙印。

我也會記得當晚喝到由當地酒造「お福酒造」釀造的日本吟釀「山古志」,將越後地酒凜冽又豐沛的韻味記在舌尖,就像這片土地的歷史,深遠悠長。

s2F1A6928.jpg

|日本農業遺產之里 山古志|

*觀光官方網站 http://yamakoshi.org

|山古志農泊推進協議会|

*官方網站:https://yamakoshi.place/ja/

*山古志農泊推進協議会設計提供觀光體驗的小旅行遊程:https://reserva.be/yamakoshi

|交通方式|

1.從長岡站:搭乘當地巴士約30分鐘,抵達「村松回轉場」,轉乘社區接駁巴士「Clover Bus」約莫30分鐘,可抵達「山古志復興交流館」(Clover Busクローバーバス  時間表pdf在此

2.從小千古站:搭乘當地巴士約20分鐘,抵達「岩間木」,轉乘社區接駁巴士「Clover Bus」約莫15分鐘,可抵達「山古志復興交流館」

螢幕快照 2019-03-25 下午4.18.14.png

Posted by

Blogger & Freelance writer│ Chinese, Japanese, English│Love Art, Culture, Travel│ Twitter, Tumblr, Flickr & FB: thecarol│Instagram: thecaroltw フリーランスライター・嵐・旅行と芸術とコーヒー上癮者 ☆ 著作《小島旅行》《味之宿》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