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三年貪看日本地域設計類圖鑑,一來是興趣,二來做功課,常想著這些情報或資訊累積起來,總有一天能派上用場。最近看一本設計圖鑑《進化する! 地域の注目デザイナーたち》(進化吧,地域裡受矚目的設計師們),發現「北海道中川町」的設計案例,我曾經去過東川町,但不知更北方還有中川町。北海道如此幅員遼闊,必然藏有不少好設計在森林雪地之間。
北海道中川町,主要產業為酪農與林業,鎮中心流過日本最北大河「天塩川」,將近六百平方公里的面積,80%是森林山地,人口只有1600人(每平方公里只有兩個人)。森林並非無盡,若沒有積極復育的危機意識,木頭會有伐完的一天,面對過去支持町內經濟今日卻逐漸凋零的林業,中川町的理念與任務就是造林。
除了產官學合作的政策外,還推動「町産材」品牌化,成為有名的「道産材」(北海道產)之一,由旭川市等地的北海道木作工房或家具製造商收購為木頭原料,製作出可使用至少五十年的優質木製家具。
吸引我注意的是這幅海報。
一座小山般的木牆,24位當地樵夫、木工、職人,穿著工作服或坐或站,帥到不可直視,一眼就奪取讀者目光。
這不是一般的觀光海報,其實是北海道中川町的木造製品品牌「KIKORI」。
從一張海報,開始讓我浮現一探究竟的好奇心,這個地方在哪裡,這面牆是否真的存在,這些職人的故事是什麼,這是什麼組織,為什麼他們願意請來設計師塑造品牌,他們想傳達的精神是什麼,我能不能也有機會去看看,等等。
看了「中川之森」(なかがわの森)這個網站。為使更多人了解中川町的森林,「中川之森」算是中川町官方之外另一個專題網站,說明中川町地理環境,林業發展,觀光情報,移住情報等資訊。
我自然對觀光情報較為好奇,發現當地在數年前就開始為地方創生進行活化,透過新一代的力量與創意為一座小鎮灌注不因寒冷而減的元氣,例如舉辦「KIKORI祭典」,包括讓民眾實際了解伐木作業的「原木拖曳賽」(天啊海報要不要拍得這麼帥)、在森林中實地體驗的「森林小旅行」與「森林藝廊」等活動。
可能是政府推動,或年輕移住者增加,或是有新的設計團隊進駐,或者近年來日本地方創生風氣影響,回到故鄉的人們努力挖掘傳統且經典的流儀,再將之塗染新鮮色彩,讓文化傳承下去,在不少地方都帶動起良性循環。
我相信很多人看完網站,對這個北國森林小鎮的印象,一秒昇華為男前裡帶著幹勁、粗獷又不失優雅,最好是砍完柴薪來一杯手沖咖啡,什麼太文青?喝威士忌我當然也是奉陪。
除此之外,中川町連「求人」網站都認認真真將自家小鎮的魅力打點磨光,命名為「中川之星」,徵求前往中川町移住或工作的人來到地方支持產業,或是展開自己的第二人生新事業等等,由地域協力隊支援新住民與當地人的融入當地生活,復甦地方發展。
好吧,不知道你會不會對這個地方開始感興趣,但是我已經想去了。
日本設計團隊擅於操作地方觀光或推廣產業的視覺設計,這幾年從各種網路或書籍上能看到不少傑出案例,當然不是說每個地方都很強,但我相信這幾年諸君透過臉書或社群網站的各種分享,不管從何處看到誰的轉貼或是哪個網站的文章,一定可以感覺到日本地方觀光設計的積極進化,不僅僅發生於一個縣市兩個縣市,而是擴及47都道府縣都。
希望我也能為台灣多做一點點。
.中川之森(なかがわの森)
http://nakagawanomori.info
.木作品牌KIKORI:
http://kikori.life
.KIKORI祭典:
http://nakagawanomori.info/kanko/kikori/
.祭典海報:
http://nakagawanomori.info/schedule/archives/197
中川町觀光協會
(照片授權自北海道中川町なかがわの森單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