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一到,秋天好像就只差一個跨步。今天於Lily的網站上剛好看到招募旅客一起同遊九寨溝旅遊的訊息,早聽聞ken曾經提過他同事說九寨溝真的非常美麗,其實如果可以的話,秋季的九寨溝有著楓染秋水的異彩之姿,似乎頗值得一遊,只是我猜這時候楓葉還未抹紅吧。一邊看著九寨溝於網站上的影像,恰好搭配今天佐餐的范宗沛《水色》專輯,雖是上班時間,聽覺上倒是十分愜意。
因為職業所養成的習慣,購買音樂專輯的時候,我研究包裝的比例更勝於音樂。有時候會購買到包裝特別吸引人、但音樂不怎麼樣的專輯,有時候也會為了音樂真的超棒、但包裝設計卻黯淡失色的專輯而感到惋惜。
我明白有時候因為經費的考量,在版稅、利潤等層層費用東刪西減下來,印刷成本是最能被人為控制的最後一道關卡,但也因此而導致人們經常錯過十分優異的音樂,只因在通路架上的包裝陳列效果不彰。這年頭銷售音樂,除了”四大”唱片公司所營造之偶像神話的高度不停向上攀升之外,流行以外的音樂早已不再是僅講究聽覺,視覺是挑戰消費者慾望的第一把武器,就像超級瑪莉的彩色香菇,吃了之後過關指數一定會更高,要不然,就真的得看遊戲者自身的功力。
然而現在的專輯真的那麼需要溢美的浮誇嗎?聽起來有點悲哀。唱片公司企劃主導著專輯後製環節的一切,與創作者其實沒多大關係,企畫要規劃專輯、要控制成本、要了解市場、要協調廠商、要溝通設計、要做很多很多事情,還要聽命於老闆的最後審判。企劃可以決定很多事情,但是企劃也是最不能決定事情的人,真理總是與事實矛盾。簡而言之,這是sense的關係。
我想來聊聊風潮發行的《水色》這張專輯。
我非常喜歡水色,第一,范宗佩與林海的組合十分吸引人;第二,風潮藝術總監于蘇英小姐的文案讀來耽美流暢,功力盡顯;第三,讓人驚艷的視覺設計,搭配所費不貲的包裝(紙張與印刷品質很高),水鄉情調躍於紙上,既內歛又華美。如果我有生之年能做到這麼值得驕傲的專輯啊。
這是我第一次聽蘇州評彈,雖然不是非常傳統的編曲方式,但音樂家們創造出與評彈十分契合的新穎音樂語法,架出奇幻的空間,讓老舊時光穿梭其中,曖曖溫潤著聽者僵硬的心房。
於是便十分嚮往蘇州水調、浙江風情,憑欄垂柳、飛簷扁船、青石小巷、向晚暮色,我只能靠照片來想像了,它聲聲催促著城市裡的人們溜到另一個城上去作客。誰說設計不是最重要的?或許我是亂墜過頭了,不過誰叫我太喜歡這張專輯呢。
或許水色的音樂是可以下載來聽的,但它是更值得購買來收藏的專輯,雙手的觸感與親眼的感動,是數位科技所無法取代的吧。
九寨沟确实漂亮,不过希望caro找个好点的团。大陆旅行团实在是……总之只管看风景,不要想太多^^
LikeLike
我承認我會因為CD封面的設計吸引我而購買
其實裡面的音樂如何我根本不知道
不過常常有意外的收穫
我喜蠻喜歡這樣的:)
LikeLike
居然有人命名[水色],太叫人吃驚了.
不過,我想到的[水色],倒是跟這個無關,而是跟日本的一首華爾滋有關.
它的名字就叫[水色華爾滋],日文唸成Mizuiro no waruzu.
水色在日文的意思是淺藍色指的是淺藍色的手巾
我在三十年前就跳過這支舞,舞蹈是楊昌雄老師編的雙人舞(couple
dance),至今仍然深受喜愛.
我收集了幾個演奏版和演唱版,有岡本敦郎,五木弘和美空雲雀的版本,
各有特殊的神韻.
LikeLike
makzhou
不是我要去啦,是別人要去的。
EMMA
其實我也會這樣,意外發現好聽的音樂,這時就會佩服國外的音樂人對品味的表達。
Herman
“水色”這名字讓你很吃驚..?
我不太懂耶,這是很普通的中文吧。
LikeLike
呵呵 我就是以此為名
Like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