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覺得網摘根本就是因為資訊焦慮而萌生的,或是,因為有網摘而逼出更龐大的資訊焦慮。
我一直很想寫網摘這道題目,但怕這個主題太龐大講個2266,對於技術性的東西我也不太了,說不出個啥唬人的名堂,所以總是意興闌珊,然而最近網摘的氛圍已然形成,各BLOG的”點”已經串成了面,似乎就可以來靠北兩下。
最早我看到類似網摘的形式,有別於RSS,是以土法煉鋼、稻作農耕的方式,經過個人喜好意志來編輯張貼每個看到的資訊,擷取精華摘要,放在sidebar做為推薦閱讀(之類的)。
例如早期開始看到的有:
‧jeph的小書籤 (首頁左欄) (更新:昨晚jeph也趁熱寫了篇《資訊過濾器》)
‧小黛的【IS LIFE推薦閱讀】 (首頁右欄)
‧Schee的Daily Digest (每天都有)
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常上徐的blog,自己有感覺到較強大的Daily Digest效應也是從這裡開始,後來Daily Digest經由一些同樣發現”網摘很重要”的bloggers發散出去,例如Vista、Alice、Doobop、portnoy等等,前三者均利用大陸的365Keys天天网摘,portnoy倒是不太一定,敘述網摘的方式與schee比較接近。當然也有像《貝蒂之愛》首頁上方那樣的《推薦閱讀》欄位,應該也是使用某系統自動完成的,只是我看不出來:p。
最近ROACH寫了一篇關於李怡志的網摘服務,ephemeris也以網摘為名提了一篇戲謔之文,若想看更多有關網摘的使用心得,Richy剛發表的《網摘心得與回應》可參考一下。最近我除了固定收看的schee Daily Digest之外,就是Richy的網摘最為豐富,天南地北五花八門,林志玲拍廣告的照片也是在這裡看到的(只能說Richy的守備範圍很廣…)。想看對岸的新聞,不可錯過keso。
早先我自己很想使用MT內建的小書籤功能,可是師父jeph提到說有點麻煩,我偏偏怕麻煩,所以作罷。我個人以為,小書籤或是推薦閱讀的形式,較為貼近編輯者本身的喜好分享,而網摘則是收集茫茫部落海中稍縱即逝的奇文佳作,方便沒時間一個一個點進blog的讀者閱讀(反正也不可能一個一個點,像schee與Alice那樣每天看幾千幾百個blog已經是神的領域,凡人是跟不上的啦),閱讀網摘的讀者不需要自己辛苦收集RSS、不用自己建立連播網、不用自己去設MyBlogList或bloglines,就可以看到各類值得閱讀的文章標題。
當然,網摘收錄的觀點立場並不一定需要相同,網摘也不一定會被大量串聯。我們到底有多需要網摘?看看每天利用furl或del.icio.us建的共同推薦與新聞輪播,每日更新筆數永遠在無限繁殖,可預見網摘的需求正在浮現。啊,剛剛看到,台灣部落格也推出網摘。
要補充的是,我覺得”網摘”與”守門人”應該是兩回事(jas與alice都提到了),只是在網摘的形成初期,可能會讓這兩個角色必然有所重疊,尤其當那個網摘提供者的能力很強大時不免如此,例如Mark所說的,『Blogger 自己本身就是新聞提供者與守門人的角色,如 Oui-News 的聯播與 Richy’s Blog 的網摘。』,不過如果更多bloggers自己建立網摘的機制,每個blogger本來就是自己的blog管家,這才是Blogosphere的玩法,像我這樣的人每天只看bloggers的Daily Digest,傳統媒體是要守誰?我個人比較喜歡看《康熙來了》與《志永智勇電力學校》,講出來給你們做參考一下。
(不談媒體了好像離題)製作網摘的目的,有如同schee是為了要與台灣媒體拼速度,也有如Richy是為了從量求質,也有的,單純只是看到喜歡想”分享”而已。看每個blogger所收集的網摘,還可以偷偷了解他的喜好,就好像yoshigi在blog上放了radio blog而發現同樣音樂偏好的路數一樣(yoshigi你文章太多我找不到那篇啦),讓人痛快的是那分享的過程與串聯的結果,而不完全是資訊的內容與功能。至於分享的速度與效果取決於何,可以參考豬小草這篇最近廣泛被推薦的文章,不過我絕對不是在哄抬我們自己身價,拜託拜託不要誤會。
我自己目前的做法嘛,勉強算得上網摘的就是banner欄位的breaking news,那邊通常會放2~3個活動資訊,以及2~3篇推薦文章,因為不想讓sidebar過長,閱讀者捲很久太累,所以很可憐地擠在banner下方,便利於進入首頁的讀者點閱,倒是我也不見得有空常更新就是。
話說回來,我自己其實比較常看Oui的oui-news還有憂鬱馬戲團的共同推薦啦,至於所謂的中時編輯部落格之嚴選好文?喔,那不在我平日閱讀範圍。
胡言亂語扯完這篇一償宿願,結果我的後腦資訊躁鬱並沒有減輕反而更‧嚴‧重,一定是因為工頭害的,誰叫他連續三四天發瘋PO了五六篇文章,阿是在拼業績喔!?
「我覺得網摘根本就是因為資訊焦慮而萌生的,或是,因為有網摘而逼出更龐大的資訊焦慮。」
妳說的太對了, 我真的覺得很多人有資訊焦慮症……
LikeLike
親愛的凱洛:
不要太躁鬱,我也不是天天都能做網摘的,更何況一天巡500多個RSS,說實在有點超人,所以我開始佩服怡志和Schee,守備廣不多,動作也很快。
LikeLike
啊!typo,應該是”守備廣不說”才對….
LikeLike
資訊量大增,有時我都是先按個鈕加入美味書籤,有空再慢慢看!
我也愛偷懶,把自己的美味書籤放在邊欄聯播就算交代過去了,要像怡志每篇網摘還能分版、分類、串出主題, 我真是由衷敬佩!
守備範圍廣,呵~太有趣了!
LikeLike
Carol:
我覺得工頭的確是在拼業績!這意圖非常的明顯 😛
資訊焦慮,我好像也有了!
Mark
LikeLike
網摘意思是自己看過,覺得不錯推薦給大家看的連結文章?
原來我想過的東西已經有系統可以作了,我還自己在工作站寫一個小程式來新增自己推薦的文章連結,真是多作了:P
LikeLike
呔,什麼拼業績。或許應該說,因為字級縮小了,又找回一種書寫的節奏吧…
LikeLike
新守門人:傳統媒體對 Blog 的反撲?
上禮拜五終於去買了這一期的數位時代,花了一些時間把數位時代對 Blog 的報導看過一遍,其實是有點失望的。他們把重點放在 Blogger 本身,而非 Blogosphere (部落圈)的運作。不過就如
LikeLike
說真的,看到這篇其實是很感動啊;真的有用心blogging哪 *淚*
LikeLike
我現在學會放下了,焦慮只是一下下的事情。
畢竟,對我來說,玩BLOG本來就是為了自己開心,
所以不要計較那麼多,也無法拼業績啊。
做什麼都好,開心最重要。
LikeLike
的確很焦慮,我要少看一點…
LikeLike
資訊焦慮是最近正在興波的文明病嗎?
我也覺得自己最近快瘋了,
好像怎麼趕都趕不上怎麼讀都讀不完。
有時候真想放自己的大腦一天假,
但一想到放完假後可能面臨的後果……
LikeLike
網摘由於資訊焦慮而萌生,應該不錯。
反過來看,網摘也許就是解決的一種方法。只是不是治本的方法。
治本的方法,也許是我們去適應這種資訊的組織方式吧
LikeLike
看了這篇~
1.開始把我一直想訂閱卻因為懶的網站通通找出來放進bloglines。
2.發現更多東西,繼續加。
3.跑到我天空部落的別館去抓更多的coser,同人布文作者,木偶收藏者。
4.發現~今天還沒開始我正當的工作。
以上為某些資訊焦慮症病發徵狀,給大家做參考。
LikeLike
网摘—2005.06.28/29
2005-6-29重庆:强行拆除的房屋 # Blog 封建體制,以守門員名之 # 三个天才,两场决裂 # 什么样的教师最受欢迎 # 龙应台:文化是什么 # 美國的中東新政策? # 大學教授、計件工與學術自由 # 3.0版
LikeLike
對於近日台灣Blogosphere的一點點感嘆
忘記是中國哪位博客說的了,「好的應用就應該讓一般用戶忘記什麼是RSS,什麼是AJAX,什麼是Blog,而更關注於應用本身所傳遞的『內容』本身。」對於最近的幾本雜誌一窩蜂地追蹤Blog議題,
LikeLike
我發現這樣會玩不下去 …. 網摘的出現,是用來應付過多的資訊。過多的網摘出現,就會再有網摘的網摘,最後甚至還有網摘的網摘的網摘…. 要命…這樣循環下去…. 我會開始懷念我不認識 blog 的日子 … 😀
Mark
LikeLike
我是淺組的可愛.
只循著路上稀奇看到的線頭走路。
經常看到好文章而低頭,
哇喔耶真讚,娘怎沒生的我這般會舞。
我也來勵志寫這種犀利言詞精采好文
but.可是..竟然..卻是..依然沒精進…
唉,肥懶的人不會焦慮。
怎辦 😦
LikeLike
咦
我發現這篇我都沒給大家回應
其實是因為自己寫的東西太唬爛
所以連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
XD
那就這樣吧大家高興就好*票風*~
LikeLike
æç Bloglines feeds ä¸è¦äº…
Bloglines ææçæå, æåªè±äºä¸é»é»æéæ³è¦å»ååæç feeds, ç¶å¾ç«å»å°±æ¾æ£äº, å çºç¬¬ä¸åå¿µé æ³å°çå°±æ¯å±æ´çéç¯ãç¶²æèèºé¬±ã. ä¸å¤ªæ³èªå·±æ£äºè³è¨ç¦æ ®ç, æ¼æ¯æå¯«äºä¸ç¯ Blog ä¹å…
LikeLike
網摘新手上路之何苦來摘
我終於也開始網摘了。雖然每個人網摘的理由各有不同,我的理由倒是很簡單:因為公事太多、看得又太雜,心得沒空整理,壓得人喘不過氣來,晚上睡覺前總覺得多樁心事未了;而,美味書…
LikeLike